孔子在《论语》中说的"德不孤",最近在唱歌的学习中,体验了德不孤。
之前三十年学金丹大道,道法自然,现在的兴趣都在自然上。学唱歌,是为了寻找人体中的自然。自然本能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,叫万能母音,如果学会了基本的五个母音都从万能母音中化生出来,这就是声乐上的得一万事毕。想当年,我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合唱团的领唱、独唱。印象中,自己的嗓子像个小铁笛,被誉为"小郭兰英",唱遍北京城。童声是自然本能的声音,美声没学过,四十年没唱歌了,我要学科学的发声方法。
自然本能发出的声音,是灵魂的光芒。与大自然之光融为一体的金丹爱好者,在人体上探索通向大自然的科学方法,使我像学大道一样如饥似渴。别人两三年才能达到的,我两个月就到达了。回想学大道的几十年,有一个变化,自动就会遇到某部经典,冥冥中指点我通向大自然的道路。学唱歌也是一样,老师教的一个理论,能做到,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,并不容易。声乐的气息、共鸣是成熟的理论,就像超市摆放的物品,随便买。但是,什么时候适合你,而不是正确的废话,那全靠自悟自证。基本的东西知道以后,要自己炼,不断地实践、体验,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。一个问题解决了,还有下一个问题等着解决。肚皮功、嘴皮子功、头皮功,是实实在在练出来的。当我遇到问题,不会死在一个老师的说法上,我就翻网上的视频。每次都能遇到一位点化我的人,一下子帮我解决我当下的问题。这就是心之所向,自然会遇到点化你的师父。是同气相求,德不孤的体验。
我在《花非花》中用了虚空中的光粒子做背景视频,每个小光点就是德一,一点灵光,先天一炁。无限的光粒子,怎么会孤独呢?但是你的真心不出来,就是无法交流的孤独。如饥似渴地学习是真心出来了的一个标志。
我不会迷失,因为唱闭口高音,声音搭不上气息,缺乏共鸣,我就刷到一位旅德歌唱家的视频,觉得她声音共鸣太棒了。唱闭口高音我的气息很快用上了,就发现了这位歌唱家的问题,用力过猛,高音没有归元,有技术,声音没有灵魂。不要学她这样唱,要不忘初心,嘴皮子功夫用上,不忘还原,归到万能母音上,归到声音的原始出发点上。所有的理论、技术都不忘返本还元。从《关雎》《花非花》《锦瑟》《越人歌》,我已经唱了四首返本还元的歌,这个路子已经初见雏形,我要继续努力,把古诗词艺术歌曲,配上适合歌词内涵的华服,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真正地绽放。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公安备案110112020015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