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说生命共同体2

2022-03-02 17:24:25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2226

二、共同之心的特征

第一、仁义之心

1、仁是共同之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。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(离娄下28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君子与常人不同的地方,就在于居心不同。君子心里老惦存着仁爱,存着礼仪。仁者爱护他人,讲礼仪的人尊敬他人。爱护他人的人,人们常常尊重他。尊敬他人的人,人们总是尊敬他。

【分析】金文的仁字,上边一个千,下边一个心,表示千人一心,仁就不仅是个人本性的善,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心。是生命的共性,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,是一个网络、体系关系。仁者爱人,是给与别人爱的光,因为光是灵魂的能量,温暖了别人的灵魂,别人就会永远铭记在心地感激、感恩。

2、仁是扩展之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天下大悦而将归己,视天下悦而归己,犹草芥也,惟舜为然。不得乎亲,不可以为人;不顺乎亲,不可以为子。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豫,瞽瞍豫而天下化,瞽瞍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,此之谓大孝。”(离娄上28)

【原文】孟子说:“天下都非常高兴将要归顺自己,把天下快乐地归顺自己看得如草芥一般,只有舜如此。不能取悦父母的人没资格做人;不顺从父母旨意的人没资格做子女。舜尽心竭力侍奉父母,使父亲瞽瞍变得高兴了;瞽瞍高兴了,天下的风俗也就随之变好;瞽瞍高兴了,天下父子间的伦常也由此确定,这就是大孝。”

【分析】舜拥有了天下也高兴不起来,因为对虐待、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,还不见成效,他就竭尽全力行孝道,终于改变了顽劣的父亲,嚣张的继母。父亲瞽瞍高兴了感化了天下,舜与父亲的关系好了,天下人的父子关系都好了,这叫大孝,个人的孝可以扩展到天下。

【原文】曰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天下可运于掌。《诗》云: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’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,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(梁惠王上7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孝敬自家的老人,并把这孝敬推广到别人家的长辈;爱护自家的儿女,并把这爱护推广到别人家的儿女。那么得天下就易如反掌。《诗》中说:‘先给妻子做榜样,扩展到兄弟,进而推广到封邑和国家。’说的就是把这种善心推广到其他人。所以说,推广天恩足以安定天下,不这样,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。古代的圣贤远超过一般人,没有别的原因,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。

【分析】仁就是把善心推广,从一个家庭推广到一个国家。仁是天德能量,是大道正能量,推广仁就是推广老天的正能量,有了老天的正能量,足以安定天下。反过来,不懂共性,反对共性的天德能量,连自身都保不了。

3、仁是开端之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。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,自贼者也;谓其君不能者,贼其君者也。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”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同情之心是仁的开始,羞耻之心是义的开始,谦让之心是礼的开始,是非之心是智的开始。人具备了这四个开始,就好比有四肢一样自然。有这四个开始却说不能的人,是自暴自弃的人;认为他的君主不能的人,是残害那君主的人。凡是自己有这四个开始的人,若明白把它们都扩大发展起来,就像火开始燃烧,泉水开始涌出一样。如果能够将它扩展,便足以安定天下;如果不肯扩充,最终连奉养父母都办不到。”

【分析】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,有了开端必然有发展、扩大。就像火点起来,必然会燃烧、壮大。恻隐之心、羞耻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,体现的是仁义礼智四德,四端、四心是人天生就有的良心,本来就存在,不需要费力气寻找。

4、仁是自然扩展的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者;及其长也,无不知敬其兄也。亲亲,仁也;敬长,义也;无他,达之天下也。”(尽心上15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人不必学习便能做到的,是因为本性的良能;不必思考便会明白,是因为本性的良知。两三岁的小儿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;等到他长大,没有不知道敬爱兄长的。亲爱父母是仁,敬爱兄长是义,没有别的原因,只因这两种品德遍布天下。”

【分析】良知良能是人自然就有的,亲情就是仁的体现,是全天下普遍存在的。所以仁的扩展,就是必然的事实。

5、仁是最高的智慧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,其失天下也以不仁。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。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 (离娄篇上3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夏、商、周三代凭着仁爱得天下,也因为不仁失去天下。国家的兴起和衰败,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。天子不仁爱,四海就保不住;诸侯不仁爱,政权就保不住;卿大夫如果不仁爱,采邑就保不住;士和百姓如果不仁爱,自身就保不住。如今怕死却以不仁为乐,就好好比讨厌醉酒却要喝酒一样。”

【分析】古代的圣人懂得共性的智慧,得共性者得天下,仁就是共性。三代因为仁爱得了天下,后代人因为不仁丢掉了祖先打下的江山。

6、人民是仁的体现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,得乎天子为诸侯,得乎诸侯为大夫。诸侯危社稷,则变置。牺牲既成,粢盛既洁,祭祀以时,然而旱干水溢,则变置社稷。”(尽心下14)

【译文】:孟子说:“百姓最为重要,其次是土谷之神,其次是君主。因此,得到万民爱戴就能成为天子,得到天子的赏识便能成为诸侯,得到诸侯的赏识便能成为大夫。诸侯危害国家,那就改立诸侯。祭祀用的牛、羊、猪已经肥壮,谷物也已洁净,祭祀也按时进行,但还是遭受旱灾水灾,那就改立土谷之神。”

【分析】为人民服务,得民心者得天下,人民代表的是仁德共性,共性是天力,得天力才能赢天下。

7、为人民就都好了

【原文】对曰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文王发政施仁,必先斯四者。《诗》云:‘哿矣富人,哀此茕独。’”

王曰:“善哉言乎!”曰:“王如善之,则何为不行?”

王曰: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货。”

对曰:“昔者公刘好货,《诗》云:‘乃积乃仓,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。思戢用光。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’故居者有积仓,行者有裹粮也,然后可以‘爰方启行’。王如好货,与百姓同之,于王何有?”

王曰: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”

对曰:“昔者太王好色,爱厥妃。《诗》云:‘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,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,爰及姜女,聿来胥宇。’当是时也,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王如好色,与百姓同之,于王何有?”(梁惠王下5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老了没妻子的叫鳏夫,老了没丈夫的叫寡妇,没有儿女的老人叫独,死了父亲的儿童叫孤儿。这四种人是世上最穷苦无依的人。周文王实行仁政,一定最先救济这四种人。《诗》说:‘富人怎么也过得去,可怜这些孤独者!’”

宣王说:“说得真好!”

孟子说:“您如果认为这话好,那为什么不实行呢?”

宣王说:“我有个毛病,我喜爱钱财。”

孟子说:“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,《诗经》说:‘粮食堆满仓,襄好干粮,装满口袋。百姓和谐,神采激昂。箭上弦,弓开张,拿起各种武器,浩浩荡荡向前方。’留在家里的人都有存粮,行军的人都有干粮,这样才能领军前行。大王如果喜爱钱财,跟百姓一同分享,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”

宣王又说:“我有个毛病,我喜爱女色。”

孟子答道:“从前大王也喜爱女色,十分娇宠他的妃子。《诗》中说:‘古公亶甫,清早骑马,沿着西边水岸走,一直来到岐山下。携带他的姜氏女,一起来把住处察。’那时,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子,也没有娶不到妻子的单身汉。大王如果喜爱美色,能跟老百姓一道,又有什么不行呢?”

【分析】齐宣王在为政上有许多困惑,向孟子讨教。孟子说不要为富不仁,要救济鳏寡孤独。齐宣王认为说的好,孟子说,那你为什么不救济这四种穷人?齐宣王说他贪财。孟子说,贪财不是坏事,你把贪财扩大,分享给人民,贪财也是好事了。齐宣王说,我还有一个好色的毛病。孟子说,从前的大王也喜欢他的妃子,上行下效,女人都有了丈夫,男人没有单身汉。齐宣王你把自己的爱女人,推及百姓,不也是好事吗?这讲的是回归共性,解决统治者和社会的一切问题。

第二、仁义是本质之心

1、自然本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则知天矣。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夭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”(尽心上1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来到本心得层面,才能了解本性。了解了人的本性,就懂了天道。保持人的本心,培养人的本性,才是侍奉天道的方法。本性是长生体,没有寿夭的分别,一心一意修正自身,承受天命,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方法。”

【分析】后天意识心退干净了,自然本心就显露出来了,叫尽心。只有自然本心才能了解本性,了解了本性就了解了天性。尽心、知性、知天是认识,存心、养性、事天是实践,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、一体的,不能说得好听做不到,本性的道理是说到做到,懂了就同时做到了。

2、阴阳混一之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君子之言也,不下带而道存焉;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。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,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(尽心下32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言语浅近,意旨却深远,就是善言;遵守起来简便但施行起来恩泽广被,就是善道。君子的言语,讲的虽是眼前浅近的事情,可是道就在其中;君子的操守,只是修养自身却能使天下太平。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却去耕种别人的田地,向别人要求的很多,自己承担的却很轻。”

【分析】自然本心是一心,一心是阴阳合一之心。远近一体、简单广博一体,浅近和深远一体,个人与天下一体。君子修炼自身,却可以达到天下太平。现在的问题是不修炼自己却去管别人。

3、初心是童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 (离娄下12)

【译文】译文:孟子说:“有德行的人,是能保持纯朴童心的人。”

【分析】赤子之心,就是干净的自然本心,当德一纯阳能量非常丰厚,将后天意识的阴气全部转阳后,天真的本朴之心,才能修成。简单、质朴、真诚是大智慧之本心的特征。

4、盛德之心

【原文】:孟子曰:“尧舜,性者也;汤武,反之也。动容周旋中礼者,盛德之至也。哭死而哀,非为生者也。经(常也)德不回,非以干禄也。言语必信,非以正行也。君子行法,以俟命而已矣。”(尽心下33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尧和舜是率性为善的人,商汤、周武王通过修身回归善性。一举一动一颦一蹙无不合于礼仪,是广大的德之极致。哀悼死者出于至情,不是做给生者看的。遵循常德而不背离,不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。说的话一定真实,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行为端正。君子依法度而行,只是等待天命罢了。”

【分析】盛大的德行到了极致,人的举手投足都符合天意,做什么都是对的。没有功利目的,不是为了升官发财,只是拥抱了大道,遵循了万物的总规律,所以做什么都是天人合一的。

5、归元之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天下之言性也,则故而已矣。故者以利为本。所恶于智者,为其凿也。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,则无恶于智矣。禹之行水也,行其所无事也。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,则智亦大矣。天之高也,星辰之远也,苟求其故,千岁之日至,可坐而致也。” (离娄下26)(本性一体,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天下的人谈论的本性,是生命的本源罢了。本源本性是生命最大的利益。我们之所以厌恶聪明人,是因为他们穿凿附会。如果聪明人像禹疏导河道让它顺其自然一样,就不会讨厌聪明人了。禹治理水患,就是让水顺着自然流行。如果聪明人也都能顺着自然行事,那就具有大智慧了。天如此之高,星辰如此之远,如果善于明了本源,那么千年的日子,可以坐着推知的。”

【分析】本性就是生命本源,只有这个根本,再无微利添囊。本性是一切的利益,最大的利益。本性的大智慧是贯通历史,超越时空的。

6、奉献之心

【原文】孟子曰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;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桎梏死者,非正命也。”(尽心上2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无一不是命炁所决定的,命炁是老天的正气,顺其自然就能得到老天的正气。懂得真命的人不站在有危墙之下。尽其道是把光舍给了众生,舍尽了而死的人,是命炁本来的运用,没有接通老天的元气而死的人,所受的不是命炁本来的运用。”

【分析】老天的命炁就是仁德之光,把光舍给别人,舍尽了而死,是仁德之光本来的运用,孟子说的正命也。如果接不通老天的元炁,就不可能把光给与别人,光没舍出去,就不是光本来的运用。也就是说,仁德之本心,是一个奉献之心,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。

7、气吞山河之心

【原文】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“敢问何谓浩然之气?”

曰:“难言也。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。我故曰,告子未尝知义,以其外之也。必有事焉,而勿正;心勿忘,勿助长也,无若宋人然。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”(公孙丑上2)

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。”“请问,什么是浩然之气?”

孟子说:“很难讲清楚。它作为气,最广大,最坚强。用本性直心去培养它,使它不受伤害,就会充溢于天地之间。这种气与义和道相配合,没有气,就没有力量。是道借义产生的生机之气,而不是义的杀气带来的。如果行为有了愧疚之心,气就无力了。所以我说,告子是不懂义的,因为他把义看作心外之物。人总是经历各种事情,使人离开了本性之正,但是不要忘了本性之正,勿忘勿助,是勿忘初心。不要学那个宋国人的样,宋国有一个担心禾苗生长不快而去把它拔高的人,疲倦地回到家,对家人说:‘今天累坏了!我帮助禾苗生长了!’他儿子赶快跑去一看,禾苗都枯萎了。其实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。认为培养禾苗,没有帮助而放弃的,是不除草的人,帮助禾苗长高的人,这样做非但没有好处,反而伤害了它。”

【分析】自然本性之心,是简单直接的心,用这个心养浩然正气,老天的正能量。人的后天意识是煞气,是阴气,有后天意识就是忘记了本性纯阳的浩然正气。所以要自然、无心才能养正气。揠苗助长,讲的就是违背自然,后天意识煞气的捣乱,不仅没好处,还坏了大事,因此,孟子主张不动心养浩然正气。孟子的人格论,提出了养气说。有了浩然正气,形成崇高的人格。一个人不管得志与否,都要坚定地信仰,奉行大道。并能经受住各种考验“居天下之广厦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”舍生取义。这种伟大的人格积淀在华夏民族文化心理中,感染熏陶着亿万的中国人。在民族危亡的时候,涌现出无数具有民族气节的有骨气的英雄,被称为中国的脊梁。与《论语》雍容纡俆的风格不同,孟子感情充沛,气势雄健,词锋犀利,锋芒毕露,犹如江河直下,所向披靡,这些正是孟子的浩然正气的体现。

仁字的图形,上千下心,表示千人一心,仁就是共同之心。20220302.jpg

 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孟子说生命共同体1

下一篇:孔子说玉十德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