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道还元9卷,内部讲了后6卷,前三卷关于肉身部分可以公开讲。
吕祖医道还元卷一:脉理奥旨总论
一、一炁本元
1、脉与自然的关系
阴阳是一炁的有形表达。
人之脉契合于地脉。脉从气生,气随脉行,从肉理而透毛窍。
脉气与四时顺逆,逆天则病、则亡。
春脉浮而在外,夏脉在肤,秋脉在肤下,冬脉在骨。持脉的六大法则:春夏秋冬内外。时间空间。
2、脉以自然之中为标准。
春脉弦中稍带冲和之气的胃气,叫平脉,弦多冲和少就是肝病。春脉是肝脉如弦,来时软弱轻虚而滑,端直而长,叫弦脉,应指实而有力叫太过,来时不实而微弱,叫不及。
夏脉钩中稍带冲和之气的胃气,叫平脉,钩多冲和少就是肝病。
长夏微弱稍带冲和之气的胃气,叫平脉,弱多冲和少就是脾病。
秋脉微毛中而有冲和之气的胃气,叫平脉,毛多冲和气少就是肺病。
冬脉沉石有冲和之气的胃气,叫平脉,石多冲和气少就是肾病。
本真为人生死关头。
二、无病之脉
第一:五行一体,自然就是一。
第二,与自然一体。心脏(中间一点灵光)、脾脏(元气运化)24小时五无休无止。
第三、一炁落脚到土和金,土是元气,金是呼吸。一呼为二,一吸为二,中一停,正常呼吸即是五。
第四、反克为生。阴阳相克而相生,回归自然
第五、脉象从容有度。
第六、顺自然则生,逆天则亡。
三、有病之脉
长脉、短脉、疾脉、迟脉。滑脉、紧脉。
纯阴指真阴,纯阳指真阳。真阴真阳合一就是一炁,一炁完了命就没了。
浮脉、沉脉、迟脉、数脉、虚脉、实脉。滑脉、涩脉。微脉、疾脉、死脉。
辩声诊脉、察色辩脉、合声色诊脉。五行一体、治未病。
六经病症
1、太阳经(手太阳小肠经、足太阳膀胱经)头项强痛、发热、恶寒、无汗或咳喘等表现;
2、阳明经(手阳明大肠经、足阳明胃经)身热、不恶寒反恶热、汗自出、烦躁、口渴、腹痛等临床表现;
3、少阳经(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)常可出现胸中烦闷、寒热往来、咽干口苦、小便黄赤等症状表现;
4、太阴经(手太阴肺经、足太阴脾经)脾阳虚衰,寒湿内生,腹部胀满。
5、少阴经(手少阴心经、足少阴肾经)心肾阳气虚,无热恶寒,呕不能食。
6、厥阴经(手厥阴心包经、足厥阴肝经)上寒下热,饥饿不欲食。肢节痹痛等症状表现。
吕祖医道还元卷二,症候源流总论
一、站在一的高度看病
不离二气刚柔之用,中则和,偏则戾。
人之有身,即天地所生之身。无不统于阴阳。
顺天而生,逆天而亡。
人之病亦然,奇正亦生于二气之不和,祥殃实随之。
天气之不平,实有所征焉。
地失其灵,阴阳之气,即其灵也。
人禀其气以成形,脉络依然契合
乾卦代表先天一炁,在人则乾为首,实处于至尊。坎卦为水,在人则肾,为生身之源。兑关为金;在人则肺,主气,须臾不可离。
双目阖辟,兼众职而辅至尊。一口吐茹,合庶司以归无上。无上即一炁。
脉源互证,症与脉互相察明,而医之道过半矣。
一卦变则原其始终,数爻动亦推其本末。虚实真伪,一以贯之,无不明也。
二、疾病的五行分类
1、金之病
人活一口炁。第一位是气,大自然之气养育人的肾,生命的初始,供养着人的魂光。木生火,供养着人体永动机。火生土,土也是元气。人体不过是一炁的过客。
①、气不行血不运,精也冷。
②、气亏脾不运化。
③、气失和畅,则中宫不运。
④、谷水二道,送往须待金车。
⑤、周身脉窍,凭气以达。
⑥、气为运行乎脾肾之枢机。
⑦、究其发源之根,辨之脉而已。
2、火之病
①、心液干枯,思虑妄生,皆足以扑灭其真元。
②、心中火肆狂,神不清则心内魔生,鬼交夜里。
③、狂肆之假火入心窍,或痴狂,或昏沉迷懵,心光受病,周身不宁。
④、少年似老叟,背似弯弓。心中狂火,合五脏而皆耗于心。
⑤、晨早一发,至夕而死。多由液干火炽。
⑥、狂火烧心,说妖讲怪,此肝病入心。
⑦、一合者,症与脉相符合之谓也。病之源本,了然于心,随施其妙手,百发百中。
3、木之病
①、震为阳木,在人为肝,巽为阴木,在人为胆,造血、凝血阴阳互助。
②、喜怒哀乐爱恶欲七种情根摇动,久久破散良金。
③、四为震木,在人则为肝,郁积生热,下克乎土。
④、肝木凋零,血亏精亦损。
⑤、人之真魂藏于肝胆中,惊恐之情过甚伤肝胆,伤其魂而周身血气为之不调。
⑥、伐木只伐肝中之郁积假火,培材宜培真木。
⑦、肝郁最易兴动烈焰,上摇心火,下牵命门之火。
⑧、按其脉,以究发源,症与脉合,投药自无不效。
4、水之病
①、生身之本,日渐破损,犹之乎筏,本渡人之物,不特不能渡人,且致人于死地。
②、命门真火,被狂火牵动,勃然而发,无异于龙处水中,奋起争斗也。
③、阴海中失其真阳,真火衰,肾寒。
④、金不能生水,水为无本之水。
⑤、虚火一发,烈火焰天,百物皆燋,灭此火首以掘井为先。
⑥、鸡鸣破谷道,真气不能收摄,肾宫亏寒。
⑦、未寒先慄,真饥假饱。真阴不足,真阳亦衰。
⑧、由浅入深,达于隐微,造乎先天之大道。
5、土之病
①、艮为山为脾,坤为地为胃,脾随胃发挥土的作用,脾又主运化。
②、人之脾,昼夜运动,其数实合乎周天之度,无有止息,若一停则患生。
③、中宫之土,虽不可燥,然亦忌湿。
④、中宫之火,虽至盛极,亦只在中宫作恶。
⑤、五行分镇八方,实统领于中五。木克土之物,然实藉土以生。
⑥、土虽克水,而实有壮水之奇功,水败由土先败。
⑦、中土一不安和,则诸灾并作,八方之司,皆受其累。
⑧、中土安乐,诸脉调和,其生生之妙,运转于周身,谓之致广生。身中化育之极功,遂昭明于无外,谓之昭大化。
总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