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说仁义7

2022-03-21 22:24:49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954

【原文】

邹与鲁哄。穆公问曰:“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,而民莫之死也。诛之,则不可胜诛;不诛,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,如之何则可也?”

孟子对曰:“凶年饥岁,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,壮者散而之四方者,几千人矣;而君之仓廪实,府库充,有司莫以告,是上慢而残下也。曾子曰:‘戒之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’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。君无尤焉!君行仁政,斯民亲其上,死其长矣。”(梁惠王下12)

【译文】

邹人和鲁人发生冲突。邹穆公问孟子说:“这次冲突,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,百姓却没有一人为他们而死。全部杀了他们又做不到,不杀又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却无动于衷,怎么办才好呢?”

孟子答道:“灾荒之年,您的百姓,年老体弱陈尸于沟壑之中,年轻力强的逃难有一千人了。而您的粮食满仓,国库充足。有关的官吏谁也不来汇报,这是处在高位却残害百姓。曾子说过:‘警惕呀,警惕呀!你怎么对待人家,人家就怎样回报你呀!’现在百姓有了报复的机会。您不要责备他们吧!您如果实行仁政,您的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的上级,愿意为他的长官献身了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满仓的粮食不救济生死,百姓死的死,逃难的逃难,这是官吏对百姓的残害,反弹回来,是百姓面对官吏的惨死袖手旁观。这就是杀人八百,自死一千的道理。

2、百姓是下,官吏是上,实行仁义,上下是一个整体,在一个整体的网络中,每个人都沐浴在正能量的阳光雨露中。你好,我才好,大家都好。

 

【原文】

滕文公问曰:“滕,小国也;竭力以事大国,则不得免焉,如之何则可?”

孟子对曰:“昔者大王居邠,狄人侵之。事之以皮币,不得免焉;事之以犬马,不得免焉;事之以珠玉,不得免焉。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:‘狄人之所欲者,吾土地也。吾闻之也: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。二三子何患乎无君?我将去之。’去邠,逾梁山,邑于岐山之下居焉。邠人曰:‘仁人也,不可失也。’从之者如归市。或曰:‘世守也,非身之所能为也。效死勿去。’君请择于斯二者。”(梁惠王下15)

【译文】

滕文公问道:“滕是个小国,尽心竭力侍奉大国,仍不免被大国欺凌,怎么办才好呢?”

孟子答道:“从前太王住在邠地,狄人来侵犯他。用皮裘和丝绸去求和,没有用。用好狗和名马去求和,没有用;用珍珠宝玉去求和,仍然没有用。太王便召集邠地德高望重的老年人,向他们宣布:‘狄人所要的,乃是我们的土地。我听说过这个:君子不拿用来养人的东西成为祸害。你们何必害怕没有君主呢?我得离开了。’于是离开邠地,翻过梁山,在岐山之下建立了一个城邑住了下来。邠地的老百姓说:‘是有仁德的人哪,我们不能失去他。’追随他的人好像赶集的一样多。有人说:‘祖宗世世代代守住的基业,不是自己能擅自处理的,宁愿死也不离开。’希望您在二者之中选择一个。”

【分析】

1、小国被大国欺凌,求和没有用,那就只有离开。周文王的祖父,不得已离开故土,百姓都跟随过来,在新的城邑定居。百姓宁愿失去土地,不能失去仁义之君主。

2、基业可以世代相守是天意,天不成全,什么事也成就不了。老天之所以成全,是因为行仁义。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,就放弃天意、共性、仁义。紧紧拥抱共性,坚定仁义之心,困难很快就被克服。放弃了共性就会走向毁灭。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孟子说仁义6

下一篇:孟子说仁义8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