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说仁义16

2022-03-29 21:25:48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1267

【原文】

告子曰:“性犹杞柳也,义犹杯棬也;以人性为仁义,犹以杞柳为杯。”孟子曰:“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乎?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也?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,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?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,必子之言夫!”(告子上1)

【译文】

告子说:“人的本性就好比杞柳,仁义好比杯盘。让人的本性归于仁义,好比用杞柳树做杯盘一样。”孟子说:“您是顺着杞柳树的本来的样子做成杯盘,还是毁坏杞柳树的本来的样子做成杯盘?如果要毁坏杞柳树本来的样子做成杯盘,那么也要残害人的本性来成就仁义吗?率领天下的人来损害仁义的,一定就是你的这种说法吧!”

【分析】

1、杞柳是一种红皮柳,这种柳树的木头可以做盘子。本性比喻树,仁义比喻盘子。是顺着本性行仁义,还是脱离本性行仁义,这是儒家坚持和反对的,儒家主张在孝敬父母、兄长中行仁义,修至诚通天之心。顺着人性的精气神之元精,化成光。反对不要人伦,要出家,要禁欲,背离人性修道,儒家哲学到了宋元时期的王阳明,后悔花了30多年修佛,背离人伦的行仁,完全错了。

2、破坏树木的自然纹理做杯子,就是残害本性成就仁道。自然之真,无为之真,和后天人为之假,有着天壤之别。本性就是自然智慧、自然能量。背离自然本性,离开生活的修道,都是徒劳的。

【原文】

公都子曰:“告子曰:‘性无善无不善也。’或曰:‘性可以为善,可以为不善;是故文武兴,则民好善;幽厉兴,则民好暴。’或曰:‘有性善,有性不善;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;以瞽瞍为父而有舜;以纣为兄之子,且以为君,而有微子启、王子比干。’今曰‘性善’,然则彼皆非与?”

孟子曰:“乃若其情,则可以为善矣,乃所谓善也。若夫为不善,非才之罪也。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;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;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恻隐之心,仁也;羞恶之心,义也;恭敬之心,礼也;是非之心,智也。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故曰:‘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。’或相倍蓰而无算者,不能尽其才者也。《诗》曰:‘天生蒸民,有物有则。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’孔子曰:‘为此诗者,其知道乎!故有物必有则;民之秉彝也,故好是懿德。’”(告子上6)

【译文】

公都子说:“告子说:‘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不善良的分别。’也有人说:‘本性可以使他善,也可以使他不善;所以当周文王、武王时,百姓便一心向善;周幽王、厉王兴起时,百姓便变得横暴。’也有人说:‘有些人本性善良,有些人本性不善良;所以,尧做君主时仍然有象这样的暴民,瞽瞍这样的父亲,也有舜这样的儿子;纣这样恶的侄儿和暴君,却又微子启、比干这样的仁人。’现在您说本性善良,那么,他们的说法都错了吗?”

孟子说:“从人天生的资质看,都是可以使他善的,这便是我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善的。至于有人不善良,也不是他资质本身的问题。同情心,人人都有;羞耻心,人人都有;恭敬心,人人都有;是非心,人人都有。同情心就是仁,羞耻心就是义,恭敬心就是礼,是非心就是智。仁、义、礼、智,都不是外部环境给予的,而是本性就有的,只是没有好好思考它罢了。所以说:‘探求就得到,舍弃就失去了。’人与人之间有的相差一倍、五倍以至无数倍的,就是因为没有充分发挥天生的资质。《诗》说:‘上天生养万民,万物便有规则。百姓把握常规,喜爱美好的品德。’孔子说:‘这篇诗的作者真懂得道哇!所以有了事物便会有其法则;百姓掌握了这些不变的法则,所以才喜欢美好的品德。’”

【分析】

1、  孟子的学生公都子的问题都是表面的,没有在本质的层面理解孟子的性善论。孟子说的是共性、共同性。

2、  本性指天性,与生俱来的,本性体现在四心,同情心、恭敬心、是非心、耻辱心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外化。

3、  人的本性之德,是探索就有,不感兴趣就没有。真心关注、热爱本性的理论,能量直接就有,不需要人为的打坐、练功,悟了本性,能量就从天而降,直通车。

4、  上天生养万民,也给万民规定了自然法则,道就是规律、法则,百姓掌握了规律,就获得了美好生活。百姓喜欢美好品德,因为德修好了,解决生命中的所有问题,因此,百姓把修炼美好品德,作为头等大事。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孟子说仁义15

下一篇:孟子说仁义17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