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帛书《五行》 1-5章

2023-06-14 11:56:59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1104

解帛书《五行》第一章 经

于内,谓之德之行,不于内,谓之行。知于内,谓之德之行,不于内,谓之行。义于内,谓之德之行,不于内,谓之行。礼于内,谓之德之行,不于内,谓之行。圣于内,谓之德之行,不于内,谓之行。德之行五和,谓之德。四行和,谓之善。善,人道也。德,天道也。

解释:㓝通刑,㓝法也。天生就有的仁,叫德的实行。后天努力的仁,叫仁的实行。天生就有的知,叫德的实行。后天努力的知,叫知的实行。天生就有的义,叫德的实行。后天努力的义,叫义的实行。天生就有的礼,叫德的实行。后天努力的礼,叫礼的实行。天生就有的圣,叫德的实行。后天努力的圣,叫圣的实行。德之行是仁、义、礼、知、圣和谐为一,一叫德。仁、义、礼、知四象和谐叫善。善是人道,善是人的魂光,德是天之道,德是天的魂光。

仁、义、礼、知、圣五行合一是德。五行不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概念,是通过仁魂、义魄、礼神、知精、圣气,德一德运行。

 

解帛书《五行》第二章 经

君子毋中心之忧,则无中心之知,无中心之知,则无中心之说,无中心之说,则不安,不安则不乐,不乐则无德。君子无中心之忧,则无中心之圣,无中心之圣,则无中心之说,无中心之说,则不安,不安,则不乐,不乐,则无德。

解释:得道的君子没有为天下而忧虑的心,就没有来自本性的真知。没有来自本性的真知,就没有来自本性的快乐。没有来自本性的快乐,人心就会不安宁。心不安则没有快乐,没有来自本性的快乐,就是没有德。君子没有出自本性的忧虑,就没有本性的圣光,没有本性的圣光,就没有来自本性的快乐。没有来自本性的快乐,人心就会不安宁。心不安则没有快乐,没有来自本性的快乐,就是没有德。

中心是本性大我,德一高生物电是大我的能量。不见本性,得不到德一能量使人身心大乐德体验。得道君子的心是为天下而忧,解决当下整体上存在的问题。道德修身的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,马王堆国宝中的智慧被误解,不能造福当代人。

 

解帛书《五行》第三章 经

五行皆㓝于内,时行之,谓之君子。士有志于君子道,谓之志士。

解释:五行都是先天的,与天时合一,能做到天衣无缝的人就是君子,与道携行。有志于得道、行道、成道,与大自然为一的人,就叫志士。

成就大我,为人类和一切生命做出贡献,才叫立志。

 

解帛书《五行》第四章 经

善弗为无近,得弗之不成,知弗思不得。思睛不察,思不长不得,思不轻不㓝。不㓝,则不安,不安则不乐,不乐则无德。

解释:善是人的魂光,不经过刻苦的努力,磨练心性,人的光是很难靠近德一之光的,是很难成就德一自然之光的。用人的意识思考,想破了脑袋也是得不到道德的。思考问题没达到极其精细的程度,就觉察不到道德。没有长期开悟的积累,也是无法把握道德的。思考的不直接,也是不能上道。方法不对,人就不安,不安就得不到喜乐,没有极乐的感受就是没得道德。

道是靠真心承载的,不真心求道,长期不懈地努力,是得不到的。

 

解帛书《五行》第五章 经

不仁,思不能睛。不知,思不能长。不仁不知,未见君子,忧心不能说。既见君子,心则能说。【诗】曰:「未见君子,忧心惙惙。亦既见之,亦既钩之,我心则说」。此之谓也。不仁,思不能睛。不圣,思不能轻。不仁不圣,未见君子,忧心不能行。既见君子,心不能降。

解释:没有天生带来的仁,仁德能量,思考就不会精细。没有天生带来的知,智德能量,思考就不会持久。没有仁德、智德,就是没见到君子,就会忧心没有快乐。见到智德元精,仁德元神的光,就是见到了得道的君子,就会喜乐。诗经说“未见君子,忧心忡忡,已见君子,就被勾了魂,我心大悦。”说的就是这个。没有仁德能量,思考就不会精细,没有圣光,思考就不会犀利,直达本质。没有元神的圣光,就是没见到得道的君子,忧虑的人心不能行道。已经见到君子,后天意识的人心就被降服了。

见到元神的圣光,后天意识和七情六欲一定退了。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解帛书《五行》第一章 经

下一篇:解帛书《五行》 6-10章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