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天地之心(大自然)

2025-02-06 22:41:19 /作者:韩金英/浏览:185

吕祖医道还元卷四,天地心总论,红色字是原文,蓝色字是传者解释,黑色字是我的翻译。

第四章天地心总论,讲的是玄关,虚无的本体。天地之心就是人的自然之心,人的真心。

浩浩穹苍,茫茫下土。既包含于无外,亦发育而靡穷。

浩渺的天地,其大无外,广大包容,生生不息,无穷无尽。

天之色苍,浩浩:广大无边。“既生天地之后,一大太极”。真气未发,天不开,地不凝。在人未生之初,亦即如天地之未启。无形无质,其不灭之半点,若无寄,而实于无中寄。天地将启之际,一点根源,从无极中发舒,阳气出而天为之开,阳极生阴;阴气长而地为之凝,合天地而遂成一太极,是皆从无极生出来。先从无形发出有形,既成形质后,而无形即寓于有形中矣。无形者,妙用也。无形既寓有形中,是即天地既开后之妙用,所谓天地之心,自可于其妙用想见。必究明天地之心,然后可以修心。盖人之修心,不外尽人以合乎天地,造到无上境,亦不过从此着手。

天覆地载,无物不在覆载之内。人心之含万有于靡既,亦一如地天之包含无外焉。发育者,生生之义。天覆地载,其中并育并行,不害不悖,终了又始,始了又终,无间断,无止息,虽属万物自为之,而实天地之真心使之,所以有靡穷之妙用。人心苟能复其本真,则真常凝固,应物不息,其妙处亦如天地之发育靡穷焉。

天地之心是什么样子,一个无边无际的广大包容心,其实人的真心是这样。“包含于无外”,其大无外,是无穷无尽的;“发育而靡穷”,化生万物,也是无穷无尽的。

天地,在还没出现的时候,是一个虚的。用无极来比喻,它是这虚的。然后,从虚的无极里头生出来了阴阳,生出来了天地,天地是二。而这个二,永远在回归一。这个二不是后天的二,后天的二,阴是阴,阳是阳了。这个阴阳,是先天的阴阳,它是阴阳浑化的一,永远在回归无极,无极是本体,太极它永远在往本体里在走。春、夏、秋、冬,春天生了,夏天长大了,秋天收了,冬天藏了。时间,是太极归无极的线索。太极阴阳,一直是这样,是一体的、动态的、永远在回归本体的。阴阳永远在抱一个圆圈。

看那张任督二脉图,人体里是一个圈儿,这个圈比喻天地之心。人体的天和地,永远在阴阳混一,阴阳抱成一个圆圈儿。阴阳一体的动,永远在回归那个无极,那个虚无。而虚无是真一本体,人的这个真心。静的时候是养静,是回归那个虚无,动的时候,也是回归虚无。修道就是修这个虚无的本体,它很容易,它太容易了,简单到谁都不信。讲这个天地茫茫下土,浩浩苍穹,你觉得这有什么难的,这就是人的真心。听懂了还要立得住,做得到,让自己随时回归自然虚无的状态。静,能静得住,动,也能静得住,动静都是回归本体,回归那个虚无的无极。

这个无极是自然的本元,能量特别高,人根本就受不了。就像太阳不能靠近,把人烤化了。画《无极》系列的时候,高能量反应特别强。到后来,一提无极大道,脑血管儿立刻疼得要爆炸。这就是无极、本元。无极能够“发育靡穷”,大自然的生机,永远生生不息。比如到秋天了,落叶了,生命结束了。冬天后,春天它又发芽了。树它归虚无了,一生一杀,杀里含着生机。那个树如如不动,杀机根本没有把它杀死,只是藏起来了,然后它又生了。树能回归那个本体,回归那个虚无的安静。生杀一体,生机藏着杀机,从生就开始死,然后,死了又开始生,它永生。树为什么能够不死,因为它能站在本体上,站在本体生出来的生机活力。站在本体,守住虚无的心,生机活力就永远不停。虚静是长生体,长生体就在你身上,这是最好的,是永远的生机。亿万年的寿数指这个,这是最高级的。

20250206.jpg

看这张无极图。无极是心的本体,修道就是修的这个本体,一颗干干净净的自然之心,一尘不染的心,修的就是这个。后天是太极,无极是虚无的,太极是有形的,从无极到太极,人从无到有。

20181223-001.jpg 

油画《一点灵光》,小鸭子、小鸟、小猫、小狗、人的头上都是太极。都是一点灵光、一点无极光含了阴阳。这是一切生命的初心本性,但是,得这个本性,有偏有全,人得的是完全的,全性。而其他的生命形态,得的是偏的,只得了其中一部分。
 

孰为主宰,依然主宰若存。谁是纲维,自觉纲维不坠。

没有主宰,却有无形在主宰。谁在维系,无形在维系。

天地间流形布散,自有而无,自无而有,更易变迁,何尝有主宰?时至气候自然如此,四季无非时到气迁,皆不见有主。然无主宰中,非真无主也。道者,二气之良能,统而言之,其实一气之默运,不动寓至动之机。所以主宰者,实在乎此。至虚至灵,于不存见其存。故曰“若存”。人之有心,其主宰无形无迹,实妙出千层,内之所蕴万有,随发舒而皆不涉于迹象,亦一如天地之主宰。

春、夏、秋、冬,阳气升了,又降了。这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的,时至气迁。好像谁没主宰它,表面上都是自然发生,自然生,自然灭,没有主宰,但实际上有一个看不见的主宰,看不见的主宰就是这个虚无的天心,阴阳混一的先天一炁,这个天地之心。它是不断发出来的生机,从虚无发生到有形的物质上。它不断地无中生妙有。好像没有个主宰,但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主宰。

纲维:维系。天地函盖于无外四维不著,大地之广厚,河山赖以安固,不见有所支持。既无纲维,岂不至于坠?然天上浮而丕冒者,亘古如斯。地下凝亦奠定而永固。能如是不坠,实于无纲维中,隐寓纲维。

纲维就是维系的意思。地球在虚空当中,没有个东西托着,但是掉不下来,一定有个维系它不掉下来的。就是先天一炁,老天的元气,在托举着天地。

盖天地为积气之区,气乃灵物也,其永贞不坠,皆一灵使之。此一灵之默运,自成莫大之支持。这点灵处,即无形无影之真气,于此便可悟乎天地之心。人心苟能返其本来,这点灵则无时不可驱使。周身之真气,亦不待假外物以维持调护,自然与天地同用,常获安贞之吉。

这个虚无元气,也叫灵气。它是无形的,但,它是一个莫大的一个支持。拿人来比喻,人的心是虚的,人的元气是虚的,好像也看不见、也摸不着。胳膊是看得见的,胳膊能动,有它的作用,这个作用是虚无的元气。物质体是阴,无形的元气是阳能。阳能看不见,但是让物质体活起来。如果人死了,阳气全出去了,就是一个僵尸。阴和阳,阳是看不见的,这个看不见的是主宰。“此一灵之默运,自成莫大之支持”,人的灵气,虚无的元气,成为人体莫大定位支持。 

 

 历劫运》  《造天地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是《八十一化》里头的两张图。《历劫运》,人和这房子都在虚空,虚空用圆光表示,房子在土地上,土地是悬空的。《造天地》,土地也是悬空的,上边盖的房子。虚无的元气看不见,是个虚的,但是,无形决定有形,无形的能量,决定有形的物质。

 

化工迭运,亘古常新。弭悖害之虞,往来自通消息。

虚无元气的更迭运行,从古到今都也不过时。各类生命不会相互干扰,他们都自然通阴阳消息。

天地造化不息之机。万物各禀天地之气以生,当其气至,则物自无而有;当其气反,则物自有而无。逢时则荣,时过则瘁。此中消息,皆自己之大化,充塞流行,无有间隔。荣枯在万物,而其消息之运行,实二气默为驱策,又皆真一之气所动宕。 观此便恍然于天地之心焉。人禀天地五行之全,其真一之灵,独具于心,炼之可与天地同其悠久。盖人心之真一,即天地之真一。人不知炼其心之真一为化工,反不如木石犹能久存。盖木能敛其真精于内,外虽遇肃杀,而内之真元不坏,至春来又复发生。人所以不克久存者,终日耗其元阳,不能炼其心,使合天地之心耳。

天地的造化之机,阴阳二气,永远在化生。当它来的时候,生命就诞生,当它走了,生命就结束。时至则荣,时过则枯。这个生活过程,自然而然,没有间隔。从万物的枯荣可以看到它的存在,它总在无极化太极,虚无化妙有。这阴阳二气就是真一的作用,无极本体的作用。观此,便明白了天地之心。人秉持着天地的无形之全,无极真一,即人的自然心灵,心光锻炼纯洁,恢复其本来面目,可以和大自然一样长久。人的真一之心,就是天地之心。人不懂得真一之心,如何炼化,人的寿命还不如石头、树木。树木能收敛真精于内,外随肃杀,真元不坏,真太难再次新生。人之所以不能长久,终日耗散元阳,不能炼心合自然。

悖害者,互相妨害。万物并生育于天地间,飞者自安其飞,潜者自安于潜,动植各安其动植,各遂各生,不闻互相妨害。物随土气而生,气至而复,气往斯剥。天地中和之一气,陶镕鼓铸,自然万物各安其所,于此中和之一气,便可窥见天地之心。往者,剥之义;来者,复之义。天地以一生二,故二气日周流而不滞,气复而伸,则阳神也;气复而反,则阴鬼也。阴阳互为消长,其消者即长之机,其长者即消之渐。故二气一往一来,其盈虚消息,万物实咸通焉。

天地间有各种生命,有飞的,有跑的,有水里的,各种各样的。但是,各活各的,不互妨碍。生物随元气而往来,天地的中和一炁,先天一炁的陶冶、熔炼,自然万物就生机勃勃,从中就可以看到天地之心。天地以一炁而生阴阳,阴阳二气周流不息。元气长足了就是阳神,阳光,元气消是了就是阴鬼,黑烟。阴阳互为消长,消是长之生机,长了就会逐渐消失。往来通消息,贯穿到万物,当然也贯穿到人,所以你人懂了这个阴阳二气,你就通万物。万物它的核心是这个,你有了这个真心,你就能懂万物。因为这个心就共性,共性一体,大家都是这个本源之心。

 

还静虚之体,布濩足见玄微。

 因为能还虚静之本体,天地元气的阴阳循环,无比的玄妙精微。

静:常寂;虚:空洞。其动实出自然,动从静出,动而不啻其静。以其德之本体常寂故也。天之日月星辰河汉,云雷风电,不过天之英光所发,实境即虚境。凡诸耀气,皆一灵之著耳,其德之本体,原虚而不著。地能产育乎物者,一活泼之灵气耳,合天地只还得一个静虚之体,故天地虽云有坏而其静虚之灵不坏,静虚之灵,即所谓天地之心也。布濩:指天地之气化,阴极生阳,循环无终极,宰此剥复者,无极之真灵,谓之玄,固莫玄于此;谓之微,亦莫微于斯。

生机从哪里来,从虚静之本体来。德一本体是常寂的,静极生动,一切自然现象,风雨雷电、雾霭虹霓,不过是德一之光所发,实境即虚境。这个道心,动静都能回归它,才能化生。如果你感觉到能量,是你的心,偶然归了一下空。你归了一下自然本体之静,生出的动。你只管回归这个虚无的心,它就无限的给你化,给你生。“还静虚之体,布濩足见玄微”。还了心体,玄妙而精微的能量就发生了。本体这个虚是动静之源,生机之源。你的心要回归那个虚,这才是最厉害的。能够在虚上站得住脚,特别是在你有事儿的时候。来一灾难对吧?来一个麻烦,能不能虚得住,就像没发生一样,虚得住,那就是心性的功夫。天塌下来都没事儿,心根本就不动,就是那个虚体,能不能站得住脚。

 

声臭皆无,旋来妙机一点

虚无的德一元气,无声无息,却总是无中生妙有。

天地之化育,见于物则有声臭,言其化育之流行,未尝有声,而四时之号令自行;未曾作气,而万物自翕然变化。于其无声无臭,自可想见天地之心,亦即可见天地以无为成其变化,此其中有机焉。机者,真常之活泼机动自动。盖天地化育之机,非同人间之机宜机变,人之用机,实有所为而为,甚而矫揉造作,故可言恶机,而不可谓妙机。天地生人,全授此妙机一点,造到圆成,自是与天地齐一。果能保此心之真常,使之常应常静,不害不悖,则妙机日畅,依然旋转周流,渐臻至道,将希天之境地,亦无不可。

无极本体,无声无息。作用在生物上,才能看到它的存在。它没有发号施令,万物在自然变化。这个无声无息令万物发生的,就是天地之心,德一本体,它以无为而成。不是人的谋划,有为而成。甚至矫揉造作,是恶机,而不是妙机。天地造人,全凭这点妙机,不断的化生,使人从无到有,人的心光成熟,与大自然之光再度融合。如果人能常清净,保有此心,妙机就会日益的昌达。心光成长到与自然为一,大道天地无为化育万物的地步,也无不可。人有能量反映了就高兴,那个无的心才是好东西。任何时候都能守住,能够觉察自己:这是一个侥幸的心,这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心…所有自己的每一个一言一行,觉察自己那个心。这很不容易,需要相当的智慧才能看出来。才能够识破,才能放下。一般的人智慧力不够,看不明白自己,所以他放不下。

 

质形常寂,流出大用千般

寂然不动的虚无本体,流动起来就有千般的大用

天本动而不屈,地亦动按时节。然动实从静生,其体段常觉寂然,其动原无止息,常令万物以不觉。故天地之大动,即天地之大静,一团灵阳之气,自然浑灏流转,无时不动,即无时不静。试观物换星移,是天地之动机也,其本体究若寂然常守。人苟能体认此中奥妙,自是修心上乘真谛,法地配地之正途。气拘者可涤其血气之偏,养归中和。物蔽者,可先放下万缘,澄心察理,无不可由渐而登于大明之上。大用者,即天地化育之大用。气之默使,自然彰著,如雷动风散,其长养万物之功用,皆从气之自然流出。人心苟能复还乎天地之真一,其大用亦自然流出,即如五官皆听命于一心。此心既真常应接,则五官自然各安其位,各合真常之妙。其余百窍莫不皆然。由一窍生百窍,由百窍生千万窍,而统归合成一大窍。到得此界,大用自觉洋溢,而不可止息。

就它一虚无的,这个虚无的是一个安静的,好像不存在的,但是流出大用千般。所以修道是修体,不是修用,所有的有为法都是在修用,都没到根儿上,所以都是梦幻泡影,一辈子修不出来。虚无的德一本体,是动静一体的。修心才能靠近本体,果然靠近了本体,身体的毛病,很快归于中和,恢复健康。纠结在有形的物质上的,能放下,心光就能养到放大光明。大用指天地自然的化生万物,人心如果能复还天地之真一,其大用亦自然流出,到开了玄关,大用自觉洋溢,并且无休无止。

把前面讲的天地之心、大自然稍微的总结一下,这个虚无的本体,这个静,这个虚的特点:第一、无所不包,化生万物无穷。第二、虚无却是自然的主宰,天地之大化永恒,剥复之机,无声无臭自然而化。第三、动静一体,寂却有大用千般。第四、还体,虚而不着,气化精微。第五、虚而妙出,无中生有。识神退位。虚不是那么简单的,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,这里头是有大用的,是无声无息的,它又是一个动静一体的,就是它有很多它的那个特点。这个也就是,以前我们讲自然,在《钟吕传道集》的时候,也讲了一些自然,但是呢,我觉得这个《医道还元》讲这个,就比那些都讲的透彻。自然不是简单的东西,自然里头包含着很深奥的天机。

 


来源:九重天

分享到 61.4K

上一篇:大裘冕、唐皇后袆衣、宋徽宗衮冕

下一篇:二、玄关

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艺术工厂路B区1排9号
  • 电话:010-61519601
  • 手机:18600383319
  • Q Q:1077804864
  • 邮箱:hanjinying001@sina.com
QQ